發新話題
打印

遠離亞健康靠養生

遠離亞健康靠養生

遠離亞健康靠養生

撰文:何寶華
欄名:健康
在農曆新年期間,相信不少人都會恭祝別人身體健康,究竟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,應從何入手?有中醫師強調,首要做的是遠離「亞健康」。

亞健康是指身體處於一種狀態,可引起多種症候群,若然置之不理便有機會衍生各種疾病。不想亞健康埋身,便要從今天起注重養生。
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的指引,健康為一種完全的、生理上的、心理上的和社會關係上的良好狀態,而亞健康,正是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階段。香港聖公會綜合醫療中心註冊中醫師李紹欽博士指出,從現代醫學角度看,亞健康雖然不是疾病,卻是身心不健康的一種表現。「處於亞健康時,身體免疫力會下降,容易罹患疾病,實際上是向人們提出警告,如不重視,疾病會接踵而來。」

他表示,亞健康最常見的特徵是出現多種痛症,其中以頭痛、肩背、頸項疼痛或關節肢體疼痛為主,這些症狀可局部性和全身性發生,常與疲勞、情緒、氣候改變以及工作性質有關。此外,患者可能有頭暈、心悸、失眠、心跳加速、腸胃不適、肚脹、血壓偏高、精神不集中、性慾減低等症狀。

亞健康可見於不同年齡和不同階層的人,以 35 至 50 歲的中年人居多,且女性多於男性。經常需要動腦筋的人,如白領階層、老師、學生、從事金融活動者和失業者,均是高發人群,高發地區多為經濟發達、生活節奏快的地區(包括香港),粗略估計生活在這些地區的人口中,屬於亞健康的佔整體約 70%。

陰陽失調易有亞健康

對於亞健康這一問題,中醫學有很深入的探討,李醫師解釋,這是由於中醫學的臨床實踐,歷來重視人體的稟賦、體質、心理活動(中醫稱為七情)以及社會環境、自然環境對健康與疾病的影響。「中醫臨床不僅是以『病』為研究對象,更重要的是以患病的『人』作為對象。中醫學研究的是機體陰陽的平衡、氣血的盛衰、氣機的升降,邪正相爭等功能活動紊亂的狀態、方式及其演變,而亞健康正正與這些機理有關。」

他指出,當陰陽、臟腑、氣血失調時,會有不同的症狀出現,例如陰陽不平衡,可造成內分泌失調;氣血不平衡的氣虛,會有怕冷、容易疲倦的症狀,並易導致氣血兩虛和氣虛血瘀,嚴重的可引致陽虛,陽氣不足可令經絡不暢通。至於臟腑不平衡可有多種表現,如心脾血虛,易有頭暈、心慌、失眠、貧血、月經不調;心腎不交者會有驚悸、失眠;若肺氣虛,免疫力減弱,則易患鼻竇炎、感冒;肝脾不和者會有胃腸症狀;肝腎虧損者會出現退化性疾病,如關節炎,故此通過調節陰陽、臟腑、氣血、扶正袪邪,可達到調節亞健康的目的。

促進健康從養生入手

要防範及治療亞健康,最重要是懂得養生之道,培養正氣。「最基本是適應自然、天人合一,尤其是按不同季節進行適當的保健,以冬季養生為例,中醫着重一個『藏』字,在精神調養上,必須確保冬季陽氣腑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擾,即要求精神安靜,控制情志活動。」在起居作息上,應注意在寒冷的季節裏不擾動陽氣,故此要早睡早起,日出而作,只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,便有利陽氣潛藏、養精積蓄。防寒保暖也必須恰如其分,衣着過少既耗陽氣,也易感冒,衣着過厚、室溫過高,則令毛孔張開,陽氣不得潛藏。

中醫認為飲食的調節也是防病、強壯身體的重要養生方法,但是食療和藥物防治一樣,要做到「辨証用饍」,不同季節和體質選用不同補品,如冬季食療,應遵循「秋冬養陰,無擾於陽」的原則,意思是不宜生冷,也不宜燥熱,最宜食用滋陰潛陽,例如熱量較高的膳食,為了避免維他命缺乏,應攝取新鮮蔬菜,並減少鹽份的攝入,有助減輕腎臟的負擔。「在冬季時,人體的生理功能處於低谷,是肌體能量的蓄積階段,對亞健康和身體虛弱者來說,此時是進補的好時機,平日宜食穀類、羊肉、龜鱉等食品,以保護陽氣。」

他補充,針灸亦是養生保健的一種方法,通過針灸剌激某些穴位來激發經氣,使人體新陳代謝機能旺盛,可達到益壽延年的目的,穴位如足三里、曲池、三陰交、關元、氣海等是常用的針剌穴位,其中在足三里、神闕、關元、氣海等穴位施行保健灸,更能增強身體的陽氣。

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

情志養生

除了身體的保健外,關注心理健康也很重要,這亦即是中醫學所說的「情志養生」。李紹欽博士說:「中醫提出『形神相因』的理論,認為人體生理功能與精神活動密切相關,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響臟腑陰陽氣血的功能活動。一個人如果精神愉快、性格開朗、樂觀,就會陰陽平和、氣血通暢、五臟六腑協調,機體自然會處於健康狀態。反之不良的精神狀態可使臟腑功能失調,氣血運行阻滯,抗病能力因此而下降,易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。」

中醫學認為「喜怒憂思悲恐驚」七情是人之常情,凡超越了人的生理限度就會發生變化,例如盛怒時會氣逆於胸、飲食不下、頭昏目眩、肝氣鬱結等。高興過度會使心情久久未能平靜,引起失眠。人受了驚恐會感到渾身乏力,甚至大小便失禁,中醫稱這為「恐則氣下」。過度生氣可引起胸悶喘息;痛苦或憤怒的過度剌激會引起心動過速、心律不齊、血壓升高等,由此可見,七情與健康有密切關係。

他表示,情志養生的主要方法,是透過自己對外界客觀環境或事物的情緒反應來自我調節,從而轉變錯誤的思維方式,只要善於化解不良情緒,保持心態平和,可避免七情內傷。「我們現在常說提升 EQ(Emotion Quotient)來控制情緒,其實即古云:『靜者壽,躁者夭』,意思是強調精神內守、心境寧靜,因為心境清靜則神安,神安則體健。」另外,中醫也提倡養生運動,以增強抗病能力,調節情緒,改善失眠。

TOP

發新話題
最近訪問的版塊